當孩子體貼你時,請記得謝謝他的溫柔
開學第一天,長子在學校放學後要去美語補習班考試。因為是週三,讀小五的幼子中午就放學,國一的長子說:「媽媽,那我自己走路去考試好了,考完試,您要來接我唷!」
從家裡到美語補習班,平常騎機車,要十幾分鐘,而長子就讀的國中,差不多在兩地的中間。他想著,與其放學走十幾分鐘的路回家,再請我載他去考試,不如他自己先走去,我只要去接他回家就可以。這細膩的心思,是一份溫柔的體貼心意,我說:「哥哥,謝謝你為媽媽設想,讓媽媽少跑一趟路,我五點會去接你。」
出門之際,卻找不到機車鑰匙,急得像是熱鍋上的螞蟻的我,在一樓到三樓之間奔波,終於在衣服的口袋裡找到。到了補習班,長子向我走來,笑著說:「媽媽,我以為您忘記要來接我了,正想走路回家。」我也笑著說:「媽媽怎麼可能忘記呢﹖你們的事,都比我的事重要啊!出門前,媽媽一直找不到鑰匙,一到三樓邊跑邊想,還祈求老天讓我想起來鑰匙在哪裡,結果,我一摸衣服口袋,就找到了!」
雖然騎著機車,我們還是閒話家常的說說笑笑。跟青春期的孩子聊天,是一種很奇妙的幸福感覺。他們介於大人和小孩中間,還保留著孩子的天真想法,有時卻也會出現讓人驚艷於睿智的成熟思維,因此,常常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與刺激,會引發自己做更深度的思考,所以,很喜歡跟青春期的長子聊天。
夜裡忙完晚餐與善後,在書房處理雜事。長子突然說:「媽媽,今年過年一點都沒有年味耶!」我看著他,他繼續說:「以前,初二回外婆家,都很好玩!我知道外婆現在生病住院,大家都沒有心情過節。」我說:「是啊!哥哥,謝謝你懂得體貼大家的心情,外婆在醫院中風,不會說話,不能動。舅舅阿姨們,也沒有心情吃吃喝喝,讓你們少了年節的歡樂氣氛,媽媽也覺得有些對不起你們。」
初二時,我跟妹妹約在醫院探望媽媽。聊天聊了很久。因為新屋分院位置偏僻,大家不熟悉環境,散後,妹妹回台北,我們回竹北。深夜回程,在便利商店解決晚餐,對照往年上餐館,餐後大家玩牌,放鞭炮,那喜樂與寂寥的懸殊差異,是每一顆會跳動的心,都無法忽視的強烈對比。
媽媽的中風狀況,讓大家措手不及,安排後續的照護事宜,已讓大家心力交瘁,都沒有心思再強顏歡笑,安排過年的事。大人心裡的苦,讓孩子也攪和進來,好像有些對不起孩子,但是,生活就是如此。讓孩子體驗真實的生活心境,勝過矯情包裝的虛偽歡樂。我們既不會推孩子去暗黑的地獄受罪,也無法保證永遠給孩子天堂般的歡樂生活,只有領著他們,在人間真真實實的行走與感受,生活中的喜怒哀樂,生命中的悲歡離合。
這一年,因著母親的身體狀況起起落落,兩個孩子常常跟著我,搭乘著心情的雲霄飛車,感受刺激與挑戰,歡樂與驚恐。但是,他們的心,都變得更包容與更柔軟,這是面對未來詭譎多變的世界,必備的樂活技能。
孩子需要的就是真實的生活,不要有太多的美化與糖衣。家裡的經濟狀況、現實問題,家族中有人生病、住院,甚至往生。孩子都要有知道和參與的權利,過度的保護孩子,其實不是真的保護,而是剝奪了孩子參與和學習的機會。以前常聽到這樣的故事,疼孩子的長輩過世後,卻沒有人告知孩子,也沒讓孩子參與告別式,孩子一直不明白,那位疼他的長輩怎麼不再出現,直到長大才知道。這樣的保護,其實是傷害孩子的信任與認知能力,把孩子排除在事件之外,是一種孩子不被認同的行為,會讓孩子缺乏群體的歸屬感。所以,家裡的,家族裡的事,都應該盡量讓孩子知道。分享,就要從自己做起,讓孩子真實的參與與分享實際的生活情況,這樣孩子才會有家族的認同與歸屬感。
夜裡,臨睡前,家族裡的群族傳來消息,原本轉去護理之家的媽媽,因為血紅素過低,而安排住院,但外傭只做到23日。一頭霧水的我跟孩子們說:「你們好好睡覺,媽媽去打電話,確認外婆的照護事宜。」
當孩子們體貼你時,要記得謝謝他們的溫柔。真的很謝謝兩個兒子,陪著我一起面對母親的疾病與衰老,讓我們在裡面,一起成長,一起面對生老病死的自然課題,很難!很痛苦!但因為他們的體貼與陪伴,讓我可以更堅強與勇敢,這是親子之間,最溫柔、最幸福的愛,在傳遞,在生生不息。
#2018.2.7.比利時布魯塞爾黃金廣場